“景怡,看看这个。”
师傅沙哑的声音从侧面传来,红木小桌上,一只苍老的手推过来几张方子,停在她面前。
回忆被打断,景怡把方子轻轻拿起来,一字一字仔细地看着。
内室里极其安静,晨风穿过书房外竹林,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又攀上窗扉将竹叶清冽的气息带到内室。
方子是上好的纸张,柔软中带着坚韧,上面的字迹干净工整,每一个字都大小均匀。
每张方子左下角印着两个红色的印章,一个是“司药局”,她手中拿着的这一张上还印着“韩珉”。
司药局?
这是宫里的方子,韩珉应是宫里的御医,那么方子里的药材配伍就是宫里的决策。
她不动声色,默默地看完前面几张方子,翻到最后一页。
这一页,竟然有些不同。
这并不是一张方子,而是脉案。
上面记录着最近一个月的脉象,她顺着字迹看下去,发现有几处被朱笔轻轻加重了——
仲夏七月十六日辰时:脉象沉重凝塞、有隔阻之相。
仲夏七月十九日戌时:脉象时而迟滞、时而急促。
从脉象来看,倒是与方子对应的上,并未有什么差错。
曾听师傅讲到,宫里的御医都是圣手,司药局的规制极其森严,药材选用、医案存档均有严格律令,如若出了什么纰漏,负责的相干人等均会受到严惩。
所以每一位御医在药材配伍方面都小心谨慎,断然不会造成失误。
但是,如此几份毫无差错的方子,不会使得这位世子从京城远赴南疆,来向一位山间民医求诊。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蹊跷
景怡又将方子仔细查看了一遍,轻轻抬起视线,看向跪坐在对面的玄衣男子。
他依旧是那个姿势,端正挺拔。
犹如第一次在青石桥上见到他时的模样。
“令尊,是否肺部有过病史?”她微蹙着黛眉,看向对面的人。
“是,家父曾戍守边关,风沙凛冽,难免伤及肺腑。“
他似乎并未有丝毫防备。
“从方子及脉案上来看,令尊肺疾复发,又兼患中风之症。”
景怡缓缓放下手中的脉案,用一副沉稳的语气缓缓道:“只要按照司药局的方子医治,后续好生调理,定能无碍。”
她轻敛眉眼,淡定自若,想要看他是否主动说明真实来意。
对面的人沉默片刻,明澈的双眼里涌上一层阴郁,他的声音低沉:“问题就出在这里。”
“家父曾患有肺疾,虽然每到入秋时节都会病情反复,但是府内上下均有所准备,倒不至于加重病症。”
“上月中,家父肺疾复发,请了医师入府诊治,起初只是轻症,可是病症却日况欲下。”
“十几日后,家父又患了中风,太后得知此事,特意遣韩御医入府诊治,可收效甚微。”
云景怡的目光始终看向对面,他停顿了片刻,缓缓道:“家母也曾私下抄录方子,并寻其他医师查看,均回复方子并无差错。”
“两年前,在下曾入谷有幸为家父求得一味良药,所以今日特来谷内求诊,还请云老谷主和云医师相助。”
他的声音干净深沉,说完,内室里陷入一片安静。
云景怡的视线落到师傅身上,老人依旧不动声色,脸上的神情难以分辨。
镇北候的方子出自宫里,每一种药材配伍都是最适宜的,那么按方子上的意思,宫里还是要镇北候大病痊愈、颐养天年。
难道,真的是因为镇北候年事已高,又因旧疾复发,才导致病症愈发严重?
曾听到山下村民闲谈,镇北候与大靖朝开国帝君是结拜兄弟,前朝末期一同揭竿而起,大靖朝立国后被封为一品军侯。
镇北候手握五十万镇北军,常年戍守西北边境,镇北候府也成为大靖朝西北一方的倚仗。
直到几年前,镇北候自称年事已高,皇帝为安抚镇北军,特下诏书将镇北军军权移交给镇北候府,那个小小年纪便被父亲扔到军队磨砺的世子。
云景怡又转了一下视线,看向对面那个玄衣男子,却没想到,镇北候府里的将军,如今也并不信任宫里吗?
“沈将军,令尊的病症,并非浮于表象。”
师傅沙哑的嗓音响起,云景怡与沈星煜同时看向红木小桌后的老人。
虽已年迈,面庞上的肌肤也略显沟壑,可老人的眼神依旧犀利。
“韩御医的方子,已竭尽全力保全老侯爷。”
“无论是否为宫里真实授意,还是装作表面模样,这样一张方子都没有任何差错。”
师傅微微俯低了身子,伸手收起桌面上的纸张,景怡帮忙收拢,整齐地叠放在一起。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