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报仇,又哪能没些准备,恐怕他也免不了是她复仇计划中的一环。
如今看来,其实母亲想要的,也不过是西启六皇子这个身份,而不是他这个带着原罪出生的孩子。至于假扮之人……能如此迅速地李代桃僵,想来是早就为他安排了替身吧!
“唔……倒是你父皇,仿佛察觉了什么,正在派人调查哦!”云裳又道。
“父皇?”容齐这次是真的很诧异,在他印象中,父皇总是忙得很,每每见到也甚为威严,且他并不受父皇重视,在兄弟中总是被忽略的那个,没想到父皇他……
“哎,小齐,你来都城就是为了探听这些消息的?”云裳素来没有深思的习惯,知晓的事说完便完了,于是追问道,“如今既已得知,那你接下来要去哪里啊?”
“四处走走吧,自幼长于宫中,我还未见过宫外是何模样,能多看看世间百态也好。”反正他寿不过二十四岁,再有满腔抱负,终也无力施展,倒不如多看些风景、多见些人事。
就这样,容齐带着小荀子和云裳,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他将随身的那些饰物全部换成银钱,随意择了个方向就出发了,并没有什么计划和具体的安排。
一月后,他们来到了距西启都城数百里之外的一座城镇,只是和之前途径的城镇不同,这座城明明规模不小,却不见繁华热闹,来往行人均神色惶惶不安,还有一拨拨的百姓包袱款款往城外去,城中气氛很有些凝重。
“大哥,城中出了何事,为何气氛如此古怪?”容齐拦住一名路人问道。
“小公子刚进城?劝你还是尽快调头离开吧,城西的村子里爆发了瘟疫,要死人的,再不走等封城了就走不了了!”路人怀里也拿着个包袱,匆匆劝了一句便大步朝城门奔去。
“瘟疫?”容齐神色一肃,显然明白情势严峻,“也不知此处郡守可有向父皇禀报?”
正在这时,街上突现两列西启士兵,手持长矛朝城门而去,同时高声喊着:“传令封城!速速紧闭城门,任何人不得进出,违者格杀勿论!”
随着这一声,奔向城门的百姓跑得更快了,一部分人在厚重的城门闭合前跑了出去,而一部分人则被拦在了城中,被拦下的个个嚎啕大哭,有拉扯守城士兵的,有跪地哀求的,恐慌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这乱象仅有片刻,当那两列士兵抵达城门处时,局面便慢慢被控制住了。
“云裳,城西真的爆发了瘟疫?”容齐眼神转向旁边,看着别人都看不见的青莲。
青莲上下一浮:“唔,城西确实有很多人看着不太好,这就是你们凡人说的‘瘟疫’?”
“走,我们去城西看看!”容齐思忖一下,抬脚朝城西而去。
“公子,使不得呀,您本就体弱,岂可去那瘟疫横行之地?万一染病了可怎么是好?”小荀子连忙拉住容齐,急切地劝阻道。
“他们是我西启子民,如今封城令一下,怕是会心生绝望,以为朝廷放弃了他们,我怎能不去看看?”容齐拂开小荀子的手,去意坚决回道。
云裳飘到小荀子面前晃了晃:“放心啦,有我在,不会让他有事的!”
小荀子念及这朵青莲的奇异之处,面露犹豫迟疑之色,还未等他想明白,容齐已大步朝城西而去了。
越往城西走,人越少,等他们远远看到村中房屋时,已看不到半个人影了,这地方就好似大战过后般,全然是一片死寂。
容齐心一沉,顿生悲凉之感,理智上他能明白,封城是为了不让瘟疫蔓延,遗祸周边更多百姓,可身在此处,作为同被困在城中的一员,他又难免心怀被舍弃的愤懑不甘,试想他都如此,那这村中染病的百姓该当如何?
小荀子紧紧揪着容齐的衣摆,视死如归地瞪着前方,仿佛稍有不对就能挺身而出挡在容齐身前,可他也不想想,瘟疫并非刺客,若真的袭来,岂是这般能够挡得住的?
渐渐地,随着他们绕过第一户人家走入村中,就见这里并非他们想象的那般萧瑟绝望,一些穿着粗陋的百姓匆匆来去,各自都忙着一些活计,有的抱着热气腾腾的瓦罐小跑,有的拿着点燃的艾草四处熏烟,有的抱着脏污的织物离开,处处都显露出一种忙而不乱的有序景象。
容齐一怔,旋即便意识到是有大夫在此施救,比之犹在愣神的小荀子,他已走近那位熏烟的百姓准备询问了。
“你是问明漪大夫吗?就在前面的大草堂里,多亏有她,不然我们全村人都要等死了!”
容齐谢过这百姓,默念着“明漪”这个名字,朝那个大草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