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骆家人在,孙氏,鲍素云,绵绵,曹八妹,绣绣,大孙氏,还有从镇上的婆家回来探亲的小洁母女都在。 哦对了,还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谭氏和刘氏。 谭氏是王翠莲亲自去老宅东屋接过来的,刘氏则是吃过早饭就自己溜达着过来的。 为啥今天这么多人齐聚骆家呢? 理由很简单,周旺天麻麻亮就来了骆家,专门给大舅骆铁匠送西瓜过来。 这些西瓜说是骆大娥亲手种的,个头虽然不是太大,但是足足装了俩麻线袋子。 于是,骆铁匠王翠莲还有杨若晴几个合计了下,打算把这些西瓜全给破开,这西瓜其实里面的瓤并不是太多,有的还是黄颜色的囊。 不过,这西瓜籽是真的多啊,干脆把西瓜籽摘下来,西瓜囊汇总到一块儿,熬一顿富足的西瓜粥得了。 在眠牛山这一带,每年夏天熬西瓜粥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那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所以熬西瓜粥的时候都要请亲戚朋友过来喝西瓜粥,大家帮忙一起摘西瓜籽。 所以,这堂屋里便有了这么多人,大家各司其职,一起剖西瓜,摘籽,捣碎西瓜囊,刷洗大锅,淘米,生火,熬西瓜粥…… 刘氏卷起袖子,在杨若晴的督促下,正忙着抠西瓜籽呢,一边抠,一边跟堂屋里众人说着她肚子里那些永远都说不尽的八卦家常。 大家伙儿边干活边听,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 就连平时最烦刘氏扯犊子的谭氏,今天也破天荒的没有责骂刘氏。 大孙氏更是笑呵呵说:“还别说,这抠西瓜籽的差事本身很枯燥,可这有晴儿四婶一番插科打诨,嘿,还真的变得有意思了,瞧瞧,这一阵我不知不觉都抠了一大碗呢!” 大孙氏端起自己面前的碗给众人看,可不就是么,碗里竟然装了满满当当一碗黑漆漆的西瓜籽呢,一颗颗西瓜籽都很饱满圆润。 有的西瓜籽上面还粘着一点尚未剥干净的红色西瓜囊,有的还是黄颜色的西瓜囊。、 “她大舅妈这西瓜籽剥的可真好看,都不需要洗啦!”刘氏又说。 大孙氏随手拨拉了几下碗里的西瓜籽,说:“洗还是需要洗的。” 大家又说说笑笑了一阵,然后王翠莲端起满满一大盆稀碎的西瓜囊起身往后院去。 孙氏将大家剥出来的西瓜籽也统一装在一只篾竹筛子里,起身准备去池塘那边清洗。 杨若晴拦下孙氏,“那段路贼热,娘你不用去,就去后院水井那里洗,那边有树荫呢!” 孙氏说:“没事没事,我就喜欢去池塘边,筛子往水里一放,随便拨拉几下就好了。” 既如此,杨若晴也就随她了。 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等着杨若晴和王翠莲去熬西瓜粥。 所以骆铁匠打来一盆清水让谭氏和鲍素云她们洗手,喝茶,聊天。 完事了他自己这拿来两只大盆,将西瓜壳装到一起再端去后院。 这些西瓜皮也照样要利用起来,先前就说好了,一盆用来洗干净了切给鸡鸭鹅吃。 暑天嘛,天干物燥,人要吃降暑下火的东西,家禽家畜也一样。 不说别的,杨若晴养的那只大橘猫最近几天排泄物里就带着暗红色的血块,显然,猫咪也上火了。 所以这些家禽家畜也一样,西瓜下火,西瓜皮啥的切成小碎块抛洒给它们,也能缓解缓解。 至于另外一盆,那是肯定要用来做酸西瓜皮的。 凉拌的酸西瓜皮是夏天一道清凉爽口的下饭小菜,一口咬下去,嘎嘣的脆,仅仅只是想一想,哈喇子就要从嘴角两边流淌出来…… 后院灶房里,王翠莲已经将西瓜囊和淘好的米一块儿倒进了里面那口大锅里,接着舀足够的水淹没它们,盖上锅盖,灶膛里塞入一抱骆铁匠劈好的硬柴。 灶膛里火舌吞吐,烧得噼里啪啦,锅盖边缘渐渐渗透出热气。 接下来这口大锅在小半个时辰内基本是不需要管它的,半个时辰后揭开锅盖子用锅铲推几下,搅合几下,再接着盖上盖子焖煮。 一切交给时间,届时将会还给大家一锅黏稠香甜的西瓜粥。 杨若晴也没闲着,在一旁准备晌午的食材。 邀请大家来家里吃西瓜粥,是庄户人家暑天的一项很有特殊意义的活动。 不可能真的只拿一大锅西瓜粥去招待众人,其他的佐食菜肴是肯定要的。 今天,杨若晴准备了好几样,自家菜园子里摘的青椒,青椒朝鸡蛋。 同样是从自家菜园子里摘回来的黄瓜,茄子,长豆角,茄子,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