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的左补阙。 品阶比杜甫后来当的左拾遗还略高一些。 这就个为了畅读大唐藏书连国都不想回了的著名例子。 自从李俨他们派出去的人手把书船有禁中藏书供人抄阅的消息传开了,方圆数十里的读书人都带着干粮和笔墨齐齐赶过来。 来得早的拿号登记姓名入内,那些个来得晚的便只能在面周围巴巴地看着。@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后来有人央着熟人把抄好的部分拿出来他们传抄,整个码头能坐下字的地方便都挨挨挤挤地坐满了读书人。 圣恩浩荡啊! 得遇如此良机,他们怎么能不牢牢把握? 李俅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娘说“会有的”那会儿,他还只当娘想宽慰他,没想到当真会有这么多读书人过来抄书。而且他们都挤不到船上,只能冒着严寒待在毫无遮挡的码头上抄。 李俅完全没有办法理解眼前的一切,转头小声问娘:“他们不冷吗?” 娘看到有人不断地往手上哈气,不太确定地说道:“应当冷的吧。” 可就算冷得砚台里的墨都快凝结了,还希望能马不停蹄地把所有书都抄回去。 就像饿极了的人乍然看到香喷喷、热腾腾的食物,怎么可能忍得住不看不抢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