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袖中取出一叠折子,两手呈递了过来。 “这是……” 宋浩微愣,大堂内的其它官吏亦是脸色困惑。 …… 与此同时,龙城县衙门口。 围聚一道道人影。 谢令姜、离闲一家人,还有刁县丞,燕六郎等县衙官吏,正在又焦急又期待的等候。 县衙正门大开,站在门口往里看去,隐约能看见里面县衙公堂的情景。 却听不见具体声音,不禁心痒好奇。 燕六郎打破了门外缄默的气氛,语气期盼: “明府是不是要升官?” “不出意外,欧阳良翰应当是升官。” 是离裹儿的清脆嗓音,她怀抱衔蝶奴,抚摸它雪白毛发,如数家珍: “既然说是来自神都天官的敕使,想必是携带了敕书前来. “圣旨大体分两种,一种叫制书,一种叫敕书,前者是专门处理重要事务,后者是处理朝廷的日常事务。 “所以敕书大多是政事堂执相们上书的公文,被陛下阅览,在末尾批复了敕字,单单一个‘敕’字,效用就比肩律法。 “再加上本朝管理,五品以下官员任免,只需要政事堂或天官拟出名单,交由陛下批复即可。 “而且这份敕书,又是天官吏部的官员亲自送来,应当是关于人事升贬的调动无疑了。 “欧阳良翰建造折翼渠有功,理当升职,七品迁六品无疑,只是不知安排了什么官职,是直接升入本州,还是按照规矩,跃至六品,但须往岭南或边疆履职一任?” 刚刚及笄的梅花妆小女郎语气好奇,她对朝廷中央的体系了如指掌,似乎天然热衷。 谢令姜、离闲、离大郎还有燕六郎等人闻言,眼前一亮,与有荣焉。 只不过旋即,离闲笑容收敛了点,微微皱眉,喜中夹忧的看了眼县衙公堂。 不知是想到了什么,颇为苦恼。 就在这时,众人瞧见大堂内的人影雀跃晃动,似是喜事,果然,少顷一个前去打探消息的小吏,自里面公堂那边小跑出来。 小吏朝刁县丞与众人大喜道: “吏部敕旨,明府大人,治水有功,直升御史台侍御史!” 一双双眼睛齐刷刷投去。 府门外,空气短暂的静了静,旋即炸开了锅,众人惊喜。 “御史台侍御史?”谢令姜俏脸有些吃惊。 “这是个什么官?很好吗?”这是迷糊蛋燕六郎。 “京官!”离扶苏喜呼。 “六品京官!”离裹儿语气复杂。 “一步登天!明府大人明府登台啊。” 刁县丞一双小眼瞪的浑圆,一口气差点没有喘上来,满脸涨红: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明府大人不简单!官运亨达,福星高照,真贵人也!老夫没压错宝,不枉这些日子吃苦任劳!哈哈哈,六品侍御史,还是回京的美差清流,一步登天,一步登天啊!” 刁县丞原地蹦起,左顾右盼,开心大喊。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升了官,似是比欧阳戎本人还要兴奋,引得周围的谢令姜等人不禁侧目。 不过,仔细一想,倒也能理解。 毕竟从今往后,这位老县丞算是抱上一条大腿了,也算“朝中有人”,并且,治水首功的欧阳戎,都同意如此“平步青云”的待遇、 他作为县城贰官,不说次功,治水也有苦劳,自然奖励不少,欧阳戎的奖励越大,他的奖励也相应变大,二人算是绑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富贵相依了。 眼下,欧阳戎不仅被奖励官职品秩的提升,由七品直升六品,同时,还直接获得了直接升入京城的机会。 后者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比七品升六品的跨度还要困难。 同样的品秩,京官相比地方官往往天然高贵一头。 在大周朝,地方上的官职机构十分臃肿,往往升数个小阶,都与没升一样,提升的感知不强。 而中央朝廷的机构,相对垂直,升上一阶的提升,都显得十分明显。 但这也造成了,京官的空缺职位通常都很抢手,一个萝卜一个坑,竞争激烈,有道是,外面的人挤不进来,里面的人难升上去。 试看神都翰林院中,有多少“白头翰林”,中了进士及第后,在一个职位上,蹉跎了一生。 再例如,当初欧阳戎朝堂上顶撞女帝,被调出了京城,从,正九品下的麟台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