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地书院>女生耽美>汉世祖> 第109章 制举收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章 制举收尾(1 / 2)

通览十篇《平边策》,最受刘承祐钟意的,当然是王朴与王溥所作。其余八篇,大抵就是用来衬托这二者的,基本都是些老生常谈,养生民,立君德,修甲兵云云。

倒不是大汉朝的文人们都只有这点“见识”,只是刘承祐出的题太大,又是殿试,如此回答够稳,让人挑不出大错。这可是关乎前程与给天子印象的大事,若无过人的才情、见识与韬略,还是少出什么惊人言论。

王朴的策文,几不出刘承祐意外,论调很清晰,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不过,有所变化的是,他此番将南限定于“淮南”,北止于“燕山”。与赵宋南平诸国,北灭北汉的南北战略相比,大概只有个形似了。

并且,王朴还强调了一点,三年之内,不得动兵。说了不少,总结来讲,就是建议好好种田。

大概是珠玉在前,抑或是受固有印象的影响,王溥所作之文,总觉弱了一筹,明显是心理作用。刨去那些议论性的辞藻,王溥所书,于刘承祐而言,未太多新奇之处,倒也指出了一条清晰的战略路线。

北守契丹,东南取淮南,西复秦凤,再行出兵北上,收复燕云,而后发兵南下,削平南面诸国,再行北伐,师出岭北,消灭契丹。

先南后西,北而转南,再行向北。蓝图远大,壮志可嘉,也有一定可操作性,还是很受刘承祐中意的。不过,相较于远见,刘承祐更加在意于当下,而王朴对于近景,描述得也更加清楚,更得其心。

权衡之下,刘承祐还是点了王朴的状元。当然在刘承祐眼里,设当状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值得重用的人才,点王朴,就当冲着其年龄,给个安慰奖。

当廷训了一番话,对那些“老老少少”的应考士子进行了一番激励之后,殿试方才宣告结束。此次参考的人,年龄跨度尤其大,应考者,似王朴,已然四十二岁,最年轻的,才二十出头。

“除王朴、王溥外,及第的士子,据其所长,尽数分与三司六部及御史,从副职吏任起,填补诸衙空缺!”日昳之时,刘承祐召集诸宰及大臣,对及第士子的安排作垂训:“杨卿既判吏部,此事就交由你主管,嗯,冯卿德高望重,又有识人之名,可为辅!”

“是!”杨邠未应,冯道则主动地应道。

杨邠在下,有些意外地看了刘承祐一眼,天子对制考士子的看重,已是人人皆知,但是对其安置,竟然会交给他,他自己都有些不相信。

注意着刘承祐的目光,只见平静如一汪清水,看不出什么来。不过,不管刘承祐存着什么样的心思,呆了一下,还是以一副从容的姿态,应下。

刘承祐倒没有特别复杂的心思,只是觉得,在杨邠还能做事的时候,让他做就是。杨邠这个人,最让刘承祐难以忍受的就是傲上而欺下,但此人的办事能力,刘承祐倒没怎么怀疑过。

至于其趁机邀买人心、图谋不轨之类的,如今的刘承祐,可不那么顾忌。杨邠此前在朝里朝外提拔了那么多亲故,却也尽数在刘承祐控制之内,而倘若他真有什么逾矩之行为,正好落以口实。

“所有及第士人,以半载为限,依其办事能力,进行考核升贬。告诉那些士子,莫以位卑,多做实事。朕对他们期望很高!”刘承祐是看着冯道说的。

“臣遵命!”

对于这些士人,遣官任职,刘承祐当然不可能一上来,便委以要职重任。朝廷是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也缺官吏,但缺的是能做事的人才。这些中考的士子,通过考核,只是证明其有资质,具体的办事能力,还待考察,这一点,刘承祐脑子可清醒得很。

原本刘承祐还打算将这百多人再进行集中培训,但考虑到现实情况,还是决定以实事来考察,拿来便用,大浪淘沙。至于“中央党校”,还是留待以后,国家有那个条件了,再展开了。

“落第士子,还有多少人还在京?”想了想,刘承祐突然问道。

刘承祐的问话,让人有些摸不准头脑,还是陶谷主动应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瞧了满脸恭敬的陶谷一眼,这厮当真够机敏,刘承祐说道:“去发则通报,凡在京落第士子,可于开封府登记造册,吏部酌情遣任为县、镇属吏!”

“朝廷正是乏才之时,但凡有一技之长,皆可用之。”

陶谷很快便反应过来,满脸的叹服:“陛下仁德,落第之人,虽无功名,但在县、镇衙署当个文吏,还是绰绰有余的。”

刘承祐摆了摆手,心里也很清楚,只怕愿意到县镇之属为刀笔吏的士人,只怕也是少数。他们大抵,宁愿回乡继续苦读。

赵上交在旁闻之,也很快提出这个问题。

刘承祐想了想,直接补充道:“登记报名之士人,来年可继续参考贡举,着吏部差人,同样半载一考,优先升拔!”

刘承祐想要的,并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