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且收下了,明年便继续料理家里的地便是。” 杜衡道:“只是我这三十亩地分你们五户,分下来一户人家也没有多少地,你们怎么够耕种。” “旁的东家分的地也不过三两亩,分守着两个东家我们也实在忙不过,明年只想更精心料理着杜童生的地。” 杜衡道:“我在书院学业也是繁重,家里又有小孩子,小满也抽不出许多的空闲来管理田地。” “今年也见了你们勤勤恳恳,家里自余的十亩肥地明年我也不亲自料理了,分租下去,你们肯要的把今年的粮食送过来以后可签字画押租了去。” 几户雇农一听,登时喜出望外,急性憨厚的就要给杜衡跪下,心中一千个一万个的感激。 一亩肥地抵得上两亩薄地了,庄稼收成的多,他们自留三成粮食自然也会更富余。 “你们也别光顾着谢,这些地都是好田地,每年可得出个两石粮食才好,素时也要勤于翻耕料理。” “是,是,小人们必当把东家的肥田好地当子女一般看待。” 杜衡应声:“只要你们踏实好好做,有事唤着肯来,自是少不了大家的好,肥料柴火都好说。” 雇农欣喜不已,觉得顶着压力把另一东家辞下果真是没有办错,跟着仁厚的东家做事,日子总是会好过许多。 下午,雇农就把说定的十五石粮食齐齐整整的送到了家里来,未有半点缺斤少两。 杜衡查检一番晾晒的也很好,确实省事儿。 余下的便是一系纳粮纳税的事情了,今年家里来了两名长工,因是在他们家,平素管吃住后就没有给工钱,这人口税自然要给缴纳上。 先时家里没有奴仆不晓得,待到给长工缴纳赋税之时才晓得竟是寻常老百姓的两倍。 杜衡唏嘘,家里今年光是赋税就比往年多了五百文。 还是小承意省钱,未满十五的小娃娃口税才二十文钱。 秦小满自留了家里十亩地的产粮,雇农送来的十五石粮食全数联系了去年的粮行来一并卖了。 一次性入账了十二两银子,粮食价格比去年微有些浮动,不过大致不差。 他们这等仁厚之家并不苛待雇农,自然是不像那些压榨雇农的人家赚的多,不过良心上却是松快的。 且今年比起去年请人确实要轻松许多,明年手头里的土地都租出去了更是闲散,这样也能空出手来做点小生意了。 秋收的事情一忙完,算着时间竹料也泡的差不多。 这日杜衡从县城里带回了几个大楻桶,在院子里砌了土灶,调和了石灰水后把竹料给煮上。 要煮八天八夜,幸好晚秋无事,家里人多又有人守着。 秦小满天天在家烧煮着,看着柴火消耗,也是有些肉疼。 这朝家里 以前瞧不上的玉米根子也叫大壮挖了回来,做柴火这么糟践倒是心里好受了些。 “啊,啊。丫丫.....” 秦小满抱着小承意站在灶房门口,瞧着大壮带着斗笠再给土灶里加柴火,院子里都被雨水给打湿了。 小家伙看着淅淅沥沥的雨,小手伸着一张一合的,像是想去抓雨点一般。 “你爹爹还不见回来,早上出门的时候伞也没拿,不晓得淋着雨了没。” 小承意听不懂小爹在说什么,只见着小满嘴巴动,自己就又开始吐口水泡泡。 “主子,待会儿小人拿了斗笠蓑衣去瞧瞧吧,指不准能碰上东家。” “倒是用不着你跑一趟了,我回来路上在县城买了把伞。” 话音刚落,杜衡就在一派灰败雾色之中的矮墙下撑着伞走来。 大壮赶紧上前去接下了杜衡手里的书箱,杜衡收了伞抖了抖雨水:“快入冬了当真是冷。” 小承意看见屋檐底下多了个男人,伸着的一只胳膊变成了两只,啊啊呀呀的要杜衡抱。 “爹爹身上都打湿了,待会儿再抱。” 秦小满看见杜衡半边身体都打湿了,自是晓得牛车上就是撑着伞也不好避雨。 “要不然下午还是叫大壮去接你算了,把蓑衣带上,这么回来也不会打湿。” “那多麻烦啊,家里还得守着做纸呢。” 秦小满抿了抿唇,蹙着眉:“芹哥儿快去给东家烧些热水。” 今年秋后雨水格外的多,总是细雨纷纷的落着不断,杜衡早出归的也不如昔时早了,晨到书院或是下午回家总一身的雨水。 小承意都习惯了爹爹一回家就要先抱抱他的,而今倒是好,回了家要先热水泡澡去了寒气,一身院服还得紧洗出来烤干,翌日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