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随便挑。”说完还去找出一些小零食来招待她们。
之后外面有人叫他,他就出去了,让门敞着,跟那人在外面聊天。
万海潮在小书房里一排排地看过去,除了四大名著,还在角落那里发现了几本金庸古龙梁羽生之类的。
看来唐老师也喜欢看武侠小说。
她最后一共挑了三本。一本《史记》——列传那部分的,一本《唐诗宋词》,还有一本《明清散文集》。
江若愚手里拿着一本《连城诀》在看。
果然她们能成为朋友,也不是没有道理,金庸那么多书中,这是她曾经唯一看完的一本。
万海潮问她:“你喜欢金庸?”
江若愚摇了摇头,“就翻了一下,这种书唐老师肯定不会借给我们的。”
万海潮点点头,以唐老师的性格,如果他再多几年资历,说不定会借,现在是不会的,“那你有想借的吗?”
江若愚把书放了回去:“不用了。你选好了。我看看。”
万海潮把手里的书递了过去。
江若愚拿来翻了翻,说道:“这么多,什么时候能看完?”
万海潮:“慢慢来吧。又不用全部背诵。”
江若愚瞪大眼睛:“你还想背诵啊?”
万海潮本来想说不背诵没成就感,看到她的表情以后,改口道:“不一定要背诵,挑一些多读几遍吧。”反正多读几遍也就能背了。
两人拿着书就出去找唐老师。
唐老师看了一眼这学生手里的书,说道:“就这三本啊,你拿去吧。这些我现在不用,你想看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然后开玩笑说道:“不过你毕业之前记得还给我。”
万海潮本来想问问他在书在那里买的。还想着如果方便就厚着脸皮让他帮忙各买一本,听他这么一说,到嘴边的话就吞了回去,跟他道了谢就告辞了。
旁边那位刚才跟唐老师聊天的年轻老师看她们走了,笑着说:“你那些书终于有学生来借了。”
唐老师也笑:“是啊,放在这里一年了,今天才有一个人来借。”
万海潮借了书回来,为了防止破损,还去买了几张厚实的白纸把它包了起来。她还买了个笔记本,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摘抄到上面。毕竟借书是要还的。
看来她得找个机会去县里或者市里的书店逛一逛才行。现在就这样吧,不是说书非借不能读么。
书借到了,万海潮的课外计划就增加了背古文古诗这一项。
早上和下午各背一会儿。
这时不得不感谢老天爷,虽然带回来这么一颗老芯,不过机体的功能没有给她减弱,她的记忆力依然很棒,甚至比前世还好上一些。
这么好的记忆力,不用来背诵简直就是浪费呀。
来到学校以后,没有红树林那些滩涂消耗她的精力,早上那点活动量根本不够看。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欠打,但如果她不给自己找多一点事情来消耗,她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半夜三更跑到操场去狂奔。可能这是重生回来的后遗症,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反射弧太大了,她总是有一种大干一场的兴奋感。
这个时候,背诵这么枯燥的事情可以压住一部分她那亢奋激动的心情。
想起她曾经做过的那本数学的奥林匹克的题集,万海潮拉着江若愚出来把那个书店翻遍了。不只找到了她曾经做过的那本,还找到了其他的。除了数学多出两本之外,物理也有两本。
江若愚看着她爽快地掏钱,把这五本题集全抱走,被惊到了:“早上五点过你就起床锻炼,早晚背书,作业卷子和习题,能提前做的你全部提前做了,还到处搜刮习题来做。你简直比初三的毕业班还拼。”
“我可没有熬夜。”万海潮辩解道。毕业班那么多夜猫子,学校熄灯了,还在教室点蜡烛。这种有可能爆肝的事情她可不会做。
“对,除了这一点。”江若愚说道,“但是你这个劲头可比很多毕业班的足多了。”
万海潮没办法说出真相,只能糊弄:“早点准备,到了初三就不用那么辛苦。” 她脸上的表情还是很认真的。
江若愚一听醒得很有道理,也去挑了两本。
这几本习题都是难度比较高的,虽然其中一本万海潮曾经做过,但是过了那么多年了,解题的具体思路哪里还记得。她费了不少脑细胞才重新摸到它们的规律。总的来说就是思维要发散,解题的方法不可能只有一种,需要把各个方面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把所有的方向找齐,才能完美地解答完每道题。
被这些题集不停地压榨脑力,时不时地来一场头脑风暴,万海潮才感觉到自己没有那么亢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