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既然病了,朱维桢回乾清宫后,便苏培盛传他口谕,让华妃等人前去侍疾。
皇后彻底不中用了,太后不惯华妃得意,连苏培盛说皇帝让她亲自选一位皇帝养女,都不耐烦的将他打发了出去。
六七月份,后宫格外安静。
太后生病,皇帝也不进后宫宣人侍寝。就连华妃亲自到养心殿,往御前送一碗汤,都让皇帝忽视了过去。
翊坤宫砸了茶碗,慈宁宫太后也不管。
太后查了许久,都没查到是谁在御前害了皇后。
御前也只有皇帝要放年满二十五岁的宫女出宫的消息。
她有心找景仁宫的宫人前来询问,却被竹息告知,景仁宫的宫人,有一半都叫皇帝以照顾皇后不力,杖毙了。其中就有皇后的亲信剪秋、绘春。
宫里皇后、华妃都出不了头,其他人如敬嫔这样的就更加安静了。
只有芳嫔,以为皇帝在给她们的孩子出气,飘了起来。
宫里的宫务下人有内务府约束着,嫔妃有华妃看着,按理说出不了什么事。
可华妃想要趁皇后病重出不了宫门,往太后面前表现。
趁着华妃在慈宁宫表现的时候,以为华妃害她没了孩子的芳嫔,在御花园故意找茬,让华妃的狗腿子曹常在顶着太阳罚跪了足足一个时辰。
曹常在已有七个多月的身孕,这样直直的跪下去,当晚便早产了。
华妃气急,按着芳嫔就要把她送到慎刑司去。慎刑司是处置犯错宫女和太监的地方,朱维桢哪能让她胡来。
正好芳嫔还未行册封礼,朱维桢直接将她降位至常在,禁足在碎玉轩中,无召不得外出。
等到第二日晌午,曹琴默才挣命似的生了公主,朱维桢依着原主,给她晋位为贵人,公主依旧赐名温宜。
宫里还有一位生了淑和公主的欣常在,喜事成双,趁着这个时候,朱维桢给她也晋了贵人位份。
除此之外,朱维桢让苏培盛去传他口谕,让欣贵人和曹贵人自己养着公主!
末了,朱维桢又传了一道圣旨,皇后病重,由华妃主理后宫,敬嫔协理。
同时召恒亲王福晋和敦亲王福晋进宫,为太后侍疾。
皇帝独断乾坤,太后再病下去就要伤了本就不多的母子情分了。她做好了放弃宜修的准备,好生将养了起来。
终于,赶在八月选秀之前,养好了病。
选秀是一早就安排好的,因为皇后不能出来,等复选的日子到时,便只有太后和皇帝端坐上首。
太后看着皇帝,“皇帝可是连哀家都怨恨上了,这些日子连请安都没有了。”
自穿越来,朱维桢为了不穿帮,适应当下。
借着得知纯元皇后死亡真相,心情压抑之故,处罚整顿了御前,理由光明正大,苏培盛的徒弟被皇帝杖毙于慈宁宫前,他也只有更小心的伺候。
朱维桢理所当然的没有去太后面前现眼,招她怀疑。
此时太后拿捏着孝道,朱维桢也只是回道:“老五和老十的福晋们都在,朕不便跟她们多聊。”
太后不是先皇皇后,她成为太后的理法性,都是因为皇帝即位。
朱维桢低头行了礼,眼神却是不加掩饰的冷漠,只扯着嘴角笑道:“也是朕伤心难耐,没有顾上太后。”
太后看他如此做派,心下无奈,因为宜修,她们本来疏远的母子关系,更加冷漠了。
她向下首望去,只淡淡吩咐道:“宣秀女进殿吧。”
朱维桢见太后不再固执,心里很是满意。
他能得如此便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御前伺候的人,还是太后,都从没有怀疑过原主对纯元皇后的心意。
面对爱人死亡真相,皇帝有理由冷漠、苛责!
今日是蒙军旗和满军旗的选秀,朱维桢知道原主选了博尔济吉特氏和富察氏。
但这一次,他挑了四个满军旗,三个不同姓氏的蒙军旗。
等第二日汉军旗复选,在太后的肯定下,沈眉庄如前世一样入宫。甄嬛则被朱维桢拉了进来,成了他仍然深爱纯元的挡箭牌。
安陵容和夏冬春,她们一个敏感自卑、一个张扬肤浅,朱维桢都不喜欢,念在她们与皇家有缘的份上,赐给果郡王了事。
夏冬春身份高一些,做了果郡王侧福晋。安陵容家世算不得什么,只当个侍妾格格罢了。
至于其他的,太后有心劝他多挑两个,却被皇帝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