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地书院>武侠修真>官商必杀技> 第6章 出奇制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出奇制胜(2 / 3)

机关,原意是指机械设备中承担启动和制动功能的关键性组件,对机械设备起着整体控制的作用。机关被用来作为各级行政组织的名称,既强调了行政机构的重要性,又喻示着其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计谋与心机,形象,生动,实乃一大发明创造。

就说这次厅务会,可谓之十面埋伏,高潮迭起,步步惊心。

厅主任袁伟平首先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张文英同志被上级调查组找去面询了一天,她的情况我是知道的。张济民曾多次找我,要我提拔她当人事处长。现在看来,让她当人事处长还是受了张济民的影响,有失公允。而且,更关键的是,目前S机关里已经形成对她非常不利的舆论,让她继续担任人事处长,实在有损形象,因此,我提议免去其职务。

李有德率先反对,强调自己觉得这个会,说得轻点是开得有些不伦不类,说得重点是开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说得小点,是对同志不负责任,说得大点,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究其原因,是伟平同志这个提议缺少依据、过于仓促。为什么这样讲?

李有德慷慨陈词,其一,张文英有没有问题?应该说已经调查清楚了,纪委调查组不是找她谈完话就将她放了吗?说明她没有什么问题,没问题就不应该免她的职。有的同志可能要说调查还未作结论,有无问题还不清楚。好,在调查未出结论的情况下,就免去张文英的职务,显然也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

其二,张文英当处长,我可没听说有人为她说情,那是领导班子集体做出的决议,我们在座的都举了手的。如果伟平同志当初同意张文英当人事处长是因为张济民的原因,只能说明伟平同志没有坚持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原则,而是唯上了,不能说明张文英有问题。

其三,S机关就像一个小社会,杜绝不了小道消息、流言蜚语,不论其真假与否,都是不能提倡的,更不能以之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因此,我不赞成伟平同志的提议。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分文未要的李有德,怎么这么卖力地帮助张文英?

这就是李有德的高明之处。拒礼,起码表明几层意思,一是对小张同志的不满,咱们这种关系了,你还对我那么疏远,有事就来,无事就不来,以后要吸取教训。

二是张济民事件还不明朗,附带的张文英事件亦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收礼,除非傻冒。

三是也在标榜自己的正,增加自己将来在她心中的分。

四是来日方长,风物长宜放眼量嘛,此前不收不意味着此后不要。

至于卖力,是基于李有德多年为官从政,摸索总结出一套独门心得,或曰屡见奇效的必杀技。

其一,关键场会,尤其是有高层领导参加,或者班子会议,务必有独立见解,最好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这样做的妙处在于,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让领导欣赏,让同仁敬佩。

其二,圈子利益优先。

李有德曾经是张文英的处长。国人最讲究的是师承,一次科举考试,素昧平生的两人,一个做考官,一个做考生,从此后,就是恩师与门生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要维系两个人一生,恩师不忘提携门生,门生不忘孝敬恩师。

历朝历代的D争,不少便是由这种师生关系而结成的派系之争。现代的J某人深谙此道,所以之初,他什么权也不要,什么官也不做,唯独将那个军校校长牢牢抓在手中,万万不可放弃。每逢毕业,他必定亲自训话,甚至把学员一个个找来亲自谈话,目的只有一个,让学员记住,他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的校长。由此而形成他打天下坐天下的根基。

这种师承,在我们的机关里虽然不再有了,但它演化成一种新的人脉关系,那就是圈子。

一般的圈子都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人组合在一起,与而今的微信朋友圈类似。

大到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中到五湖四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小到自己个人的圈子,都有一个圈。有的是同学圈,有的是同乡圈,有的是出身相近的比如官二代富二代圈,更多的还是一种同在一个小部门工作、上下递承的关系圈利益圈。

比如,同在一个处里工作,处长与下属的关系,处长与他当年的处长的关系,这一条线牵下来,围成一个小圈圈。

愚蠢的人往往与这个小圈子格格不入,不是跟处长矛盾,就是与同事冲突,最后被踢出圈外,既形成内耗,又自找苦吃,鲜有发展进步的。

聪明的人刚好相反,处心积虑地维护圈子的利益,左右逢源,上下交好,最后一荣俱荣。

当然,一个圈子的繁荣壮大,与几个领头羊或曰老大的发展进步分不开,亦即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老大踯躅不前,甚至每况愈下,自然树倒猢狲散。即使如苏东坡的圈子,那么情趣高雅,那么志趣相投,东坡又那么的才华绝伦,但随着他老先生被一贬再贬,多少门生信徒避之不及,更有同窗好友反戈一击、落井下石。

在机关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