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地书院>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四十四章 朕是亡国之君,尔臣非亡国之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四章 朕是亡国之君,尔臣非亡国之臣?(1 / 5)

第三百四十四章朕是亡国之君,尔臣非亡国之臣?(第1/2页)

征战麓川,对于大明而言,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儿,因为大明京营的军兵都不熟悉雨林作战,到了地方,损失惨重,而一名京营的军兵,培养起来又十分的困难。

大明京军真的真的非常金贵,户部、兵部、内帑太监算过一笔账,大明京营的军兵后勤消耗。

在没有征战的情况下,每兵每天吃米一斤六两八钱,按京师米价折算为六厘五毫银;每天吃芥菜、韭菜、生菜、芹菜等共计八两,折银一厘四毫;大豆三两,折银七毫五丝;肉一两,折银一厘;油一两、盐一勺等等,一名军兵一日仅仅是吃饭采买,就要二分六厘三毫。

大明京军一共有十万人,一日仅仅吃饭就要采买2630两银子,一年就要将近百万银。

这个待遇很好,第二次世界大战,号称少爷兵的美军,每天吃饭也就吃这么多而已。

这仅仅是在京,不是作战,作战吃的花样少,但是更贵,即便是棕榈油炸光饼,后勤运到前线的价格,也是极为昂贵。

大明京营一年支出将近两百万银,这么一笔庞大的支出,还不算大明皇帝每年过年每人一两的过年银,不算每次征战皇帝的恩赏。

大明京营真的非常昂贵,维系十万人如此的待遇,大明朝廷是需要看到收益的,否则如此庞大的支出,会让朝廷内外都怀疑,这样一支军队,是否有维持的必要。

而大明京营并不是入不敷出的,也不是毫无价值的,重新组建京营,就只是大宁卫的一座桃吐山,就已经赚回了所有投入,甚至还有盈余。

一旦朝廷财用大亏,不得不削减军事开支时,兴文匽武一开,马放南山、文恬武嬉,大明向下滑落的速度,就让人瞠目结舌。

朱翊钧对中南半岛崛起的东吁王朝非常关注,可是要进攻就只能派遣京营前往,当年王骥三征麓川,就是带着京营以及四川、湖广、云南的卫军前往,曰:起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劳师费财,以一隅动社稷之固,启冒滥官爵之弊。

攻伐麓川,攻伐东吁,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花钱的地方那么多,如果不反复挑衅,攻城略地,甚至威胁到了大明在云南的统治,大明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精力。

其实朝堂有一种声音,说东吁王朝是黔国公养寇自重的结果,按照晋党、北虏之间的关系,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是王希元和张楚城回京述职的时候,明白确定的表示,并非如此。

“陛下,臣到云南,这云贵川黔、三宣六慰和大明腹地完全不同,和宣府大同也不同,那边土司遍布,黔国公府平寇还来不及,哪里还用得着养?”王希元重复了自己之前奏疏的观点。

朱翊钧笑了笑,他认同王希元和张楚城的观点。

养?还用养吗?那地方遍地都是寇,平都平不完,再养寇,首当其冲的就是黔国公府,没有大明朝廷的支持,黔国公府的存续都是问题,万历年间,大明的土司们,战斗力依旧极为强横。

原来数千里之外的京堂,对地方了解极少,对当地的复杂矛盾认识并不清楚,生硬刻板的将北虏和晋党的经验,套用在黔国公府和东吁王朝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王希元和张楚城离开了皇极门,看着排成长龙的外官,只能感慨,陛下真的勤勉。

往年陛下接见外官,都是单纯的见一见地方巡抚,算上要接见的百姓,满打满算,不超过十五人,顶多半个时辰就结束了,多少有点样子活儿,为了祖宗成法而特意挑选。

今年接见外官,皇极门前排起了长龙,所有回京叙职的外官,都要觐见,而在队伍的尽头,还有边军、窑工、船工、毛呢工等等百工,都在等待着陛下的宣见。

这一顿忙活,至少要一整天的时间。

朱翊钧很乐意接见外官、百姓,他专门留出了两天的时间。

张居正恢复这个祖宗成法,朱翊钧直接来了个超级加倍,社会各个阶层的臣民,朱翊钧都见一见,询问一下他们最为迫切之事,能解决就尽量解决,解决不了,就记录在案,想办法缓解。

各地回京的巡抚、巡按御史、布政使、按察使、都司指挥、知府、知县、县丞、县尉,各地耆老、百姓,林林总总,超过了百余人之多。

朱翊钧见这么多人,是真的有用,因为他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即便是这些人有所隐瞒,但是依旧可以让深居九重的皇帝,了解一些民间疾苦。

“陛下,就剩下最后两人了。”冯保提醒着陛下,终于在日暮时分,接见进入了尾声,就连纠仪官都换了三批。

最后两个人,是刘七娘和她领养的孩子,就是那个在燕兴楼极其大胆,要给陛下开荤,后来被送到了永升毛呢厂的花魁,这行当大抵是生不出娃来,刘七娘也没耽误其他人,领养了一个。

朱翊钧询问了毛呢官厂的事儿,刘七娘虽然很紧张,但对答如流,并没有失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