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比较强,才会有永乐大典,也幸好有郑和下西洋,开拓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否则的话,不知道历史会怎么评价朱棣。
…………
历朝历代,众多君主都看到了大明朝的境遇。
世事难料。
即便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未来会如何发展,也没有人能精准的预料。
始皇帝嬴政:『明朝的开国皇帝,放宽心一些吧,儿孙自有儿孙福,谋划的太长远,反而有可能引出大问题。』
汉高祖刘邦:『是这么回事。』
汉武帝刘彻:『我们尽可能打好根基,剩下的交给后人,话是这么说,又有谁不想让儿孙好呢?』
鸿宇:『明朝中后期,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藩王的尾大不掉,侵占了太多资源。』
朱元璋:『何意?』
鸿宇:『有明一朝,对自己的藩王太过于优待了,以至于到了后期,大明朝的税收,有接近三分之一,用在了藩王俸禄之上。』
言语之间,他打开短视频app,搜索了与明朝藩王的相关问题。
『明朝的藩王是怎么逐步拖垮明朝的?』
『朱元璋在大明朝初期,分封了诸多藩王,并且给自己的儿子们,相当大的权力。』
『到了朱允炆这一代,试图从藩王手中收回权力,由于操作不当,逼反了朱棣,爆发靖难之役。』
『朱棣获取皇位之后,也在尝试收回藩王权力。』
『朱棣毕竟是造反藩王起家,他不能再通过暴力的形式削藩,也就采取了经济补偿的形式,巧妙的削藩。』
『但也因此,明朝的藩王,开始侵占朝廷的税收供养。不过,永乐年间,藩王宗亲的数量不算多,不至于导致严重后果。』
『洪武年间,藩王人数不到一百,根据历史考证,到了万历年间,藩王宗室的数量便超过了十五万!』
『为了防止藩王作乱,明朝的藩王是不能参与士农工商的,太过于无聊的情况下,只能把精力放到繁衍后代上。』
『万历年间,为了供养宗室俸禄,需要花费明朝财政的三分之一。』
『如此一来,如何发展大明?』
『财政失衡,覆灭也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