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态度,让皇上和皇后娘娘都觉得心里没有什么底。
二十多年过去了,长公主想要在那边好好的活下来,肯定也是受了不少罪,应该学会了一些什么。
温继礼这个时候说道:“长公主刚才也看到了,安国郡主这个性格,本来也留不住人心,安南侯本来就要跟他和离,有她在萧家的日子,萧家人都要战战兢兢,她目无尊长,根本不把萧家任何人放在眼里,其实早就已经犯下了七出之条,安南侯没有把她休弃,还想着给她一个平妻之位,已经是看在镇国公和大将军战死,崔安如无家可归的情况,没想到她不知道珍惜。”
众人听了之后,都以为自己的记忆出现问题了,之前的事情不是早就有了定论了么?怎么如今让温丞相一说,好像受了委屈的人是萧让和林知音?
“今日这件事,臣无论如何都要说清楚,不能因为镇国公和大将军的英灵,就一直让安南侯和知音蒙受这种罪名。”
温继礼已经是一副斩钉截铁的样子,应该就是要把萧让和崔安如之前的事,彻底做一个扭转。
为了扶持林知音上位,温继礼已经决定拼命地把崔安如踩下去。
崔安如激动的原因并不是他选择了林知音而故意抹黑自己,而是他竟然用了那个肮脏龌龊的视角,来看待母亲。
长公主反而冷静下来,有些事她也挺感兴趣。
她想知道,温继礼到底想要把这件事翻出来多大的花。
崔安如听着温继礼的话,也慢慢平静下来。
她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嘲讽地看着温继礼。
“你能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却非要歪曲事实,为林知音翻案,空口白牙想要污蔑我,好,我就在意听着,到底丞相大人想要编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你这个贱人行径的外甥女,能够成为情有可原的白莲花。”
崔安如又走回自己的座位,可是梁紫玉不干。
她也起身说道:“持身不正,用心不纯,竟然还想利用皇室给我们施压,你也配当丞相,就该原地罢官,让你体验人间疾苦。”
崔琅也说了一句:“无耻小人。”
可是温继礼已经不在乎了,既然已经决定踏出这一步,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他硬着头皮说道:“我只知道,安国郡主当年嫁到萧家,全城都在说下嫁,完全不顾虑萧家的颜面,甚至把萧家的长辈们的脸面也放在地上踩。”
温继礼的第一句话,就让崔安如觉得无聊,这种事也值得拿出来说。
百官和官眷们同样迷茫,国公府的女儿嫁到没落伯爵府,不是下嫁是什么?是扶贫?
温继礼的话还在继续:“婚后崔安如没有让萧让进入洞房,直接把他赶到了战场上,不立下军功不许回家,而她自己在萧家作威作福,还不把婆母放在眼里,成亲那么久,竟然很少去跟婆母请安。”
皇后听着都有些无奈了,温继礼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拿崔安如多没有办法,才会出此下策?
不过她没有办法打断温继礼,毕竟他是在为了他们共同的目标努力。
只要他成功了,这个过程可以忽略不计。
万一他能够让长公主认下林知音的同时,让崔安如身败名裂,其实也是好事。
“在战场上的萧让一直被自己的岳父和舅兄看不起,不肯给他什么表现的机会,萧让却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和人格魅力,让很多将士们自愿跟他交往。”
“萧家人留在京都,日子同样不好过,本来以为萧家能够娶到镇国公的女儿,就能改变之前的窘迫,结果却被一个不懂规矩的新媳妇彻底垄断了家中的权力。”
“若不是萧让得胜归来,立下大功,只怕萧家人都要被崔安如欺负至死。”
崔安如看着温继礼说的那样一本正经,都想给他打赏了。
茶馆里那些说书的,都不敢像是温继礼这样睁着眼睛说这么瞎的话。
温继礼看着周围的人或者嫌弃,或者鄙视的脸色,心中其实也是有些抵触,不过为了林知音,还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知音是因为被贺氏和温氏逼婚,才会出走边关,之前她就对萧让有好感,毕竟这门亲事原本定下来的就是她和萧让,只不过林志远活着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温少卿还是太师,臣还没有跟他们划清界限,所以他们看不上萧家,就退了这门亲事,之后传出要把她许配给翊王殿下冲喜,知音不干,就去了边关……”
这些话,可不是皇上让他说的。
他一脸尴尬看了看太后娘娘的方向,太后娘娘的脸色果然非常难看。
这个温继礼,说得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崔安如知道,温继礼这次既然选择了不要脸,干脆就多得罪一个人,反正平时帮助她最多的也就是陆景琛了。
只要把这种话说得让人误会,自然就会有人开始编故事。
只不过温继礼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