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威忽然泪下顿首:“这事一定不是陛下的意思,必是陛下身边左右的小人无中生有。崇威愿扈从明公入朝,当面向陛下自诉洗雪冤屈,以便除君侧之恶,共安天下。”
郭崇威一说话,曹威马上响应,同样是声泪俱下,痛切诚恳。
奉国军右厢第六军都指挥使张铎厉声说道:“陛下身边有如此奸邪构陷大臣,假如让这些小人得志,操持权柄,国家哪里能有安宁!郭公理当帅众军进京面圣,与那些构陷之人当面对质,以判忠佞。哪里能够信了区区一个使者就自弃,以致千载之下空受恶名。”
护圣军左厢第一军都指挥使白重赞和天雄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通也立时呼应:“我等均愿追随明公入朝,面圣洗冤,诛奸邪,清君侧,共安天下!”
护圣军左厢第二军都指挥使田景咸、护圣军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护圣军左厢第三军都指挥使李万全、护圣军右厢第三军都指挥使史彦超以及奉国军右厢第七军都指挥使王晖、奉国军右厢第八军都指挥使胡立和弩手指挥使何赟也是群起响应,众声汹汹,只愿追随郭威去京城清君侧。
郭威看着手下军官纷纷向自己请命,稍稍回望身边的王峻、王仁镐等人,只是沉吟。
这时随军的翰林天文赵修已站起来对郭威说道:“公徒死何益!不如顺应众将之心,拥兵向南以清君侧,这是天启啊。”
听了此话,又见王峻、王溥等人向自己微微颔首,于是转向仍然在吵嚷请愿的一众军官:“若要我顺应诸位之意,还需诸位今后谨遵将令。”
“这是当然!郭公原来就是众军统帅,职部理当听令。”一众军官轰然应诺。
“那好,诸将听令!衙内都指挥使郭荣留守邺都,郭崇威率本部及护圣军左厢第一军为先锋,即刻点兵,作为大军前驱连夜进发澶州。其余众军明日卯正随本帅出发。”
当夜,郭威修书河北诸州,召驻扎贝州的护圣军右厢第一军都指挥使索万进急速赶往滑州会合,并召领军在外的曹州防御使何福进、复州防御使王彦超、博州刺史李荣各自领军前往滑州。
次日,乾祐三年十一月十五卯正,郭威尽拔邺都行营大军,举众南行。
这时候,距离杨邠等人命丧广政殿外,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天。
这时候,郑州防御使吴虔裕正在带领州兵赶路。
这时候,陈州刺史李谷和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刚刚起床。
这时候,召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一行已经和东京城墙遥遥相望。
这时候,平卢军节度使符彦卿、永兴军节度使郭从义、匡国节度使薛怀让正先后接待了使者,接到了急诏。
第十七章历史车轮四十八小时(六)()
“郭公!既然现在是朝廷群小构陷,那陛下的视听必然已经被奸佞之辈彻底蒙蔽了,郭公的书表言辞就是再恳切,陛下看不到,那又有何用?即便郭公要向陛下自辩,那也得是朝廷群小匿迹内外通达的时候。”
魏仁浦是真急了,这郭威平常那么精明强干的一个人,今天怎么这样糊涂?现在的状况摆明了就是小皇帝刘承祐本人要杀你(当然这个坚决不能说,这也是政治艺术,就是群小构陷、奸佞蒙蔽圣上视听,只能是如此说法),你上表就能诉衷肠洗冤屈了?莫非是听到全家遇难之后失心疯了?
郑仁诲适时地插话:“魏兵房说的甚是。陛下年少轻佻,耳目为嬖幸蒙蔽,屠戮功臣,恣行不义,上表自辩怎么敌得过耳旁谗言?所幸太后健在,素来被称为有见识,侍中当与众将进京以清君侧,然后自可面圣自辩,庶几君臣相得。”
王溥也是在一旁热烈附和两人的主张,加上郭荣与陈光穗也表示赞成,于是邺都留守智囊团达成一致。
接下来郭威派牙兵请来监军王峻和邺都副留守王仁镐,等陈光穗将情况一说,王峻当场吐血,年近六十的郭威老乡王仁镐也是激愤非常,于是整个留守府取得高度共识。
计议已定,郭威立刻召集邺都行营中级以上将校开会,在等待众将集合的间隙,郭威找来部直小将袁彦,一个老成持重但是大器晚成的小军官,命他选两名勇武的部下,一起往邢州方向接应孙儿宜哥一行。前面派杨廷璋去接宜哥,只是一般性的照应,但是现在局势突变,还说不清楚有多险恶,郭威不放心宜哥身边的保卫力量了。
留守府戒备森严,门口一个身材胖大的紫膛脸小军官亲自上岗执勤,其以身作则的做派让厅直右番的牙兵们不敢懈怠,毕竟赵副将就在这盯着呢。
陆陆续续赶到的行营军官们在牙兵的引领下进入大堂,军官们的亲兵则被聚到号房等候。
大堂内声音嘈杂,大家互相打听着这次集合开会是为什么事,吹嘘着与契丹作战的经验及封赏,更有相熟的在交流着驻地勾搭小娘子的心得。
厅直左番副将王审琦领着左番近半的兄弟在正门外巡视,十将慕容延钊则带着另一半人在后门布置。
终于,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