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兔子是黄铜做的,铜身上带着些绿色的锈迹,大约有10厘米长,七八厘米高。
这兔子的身上带着一些小篆铭文。
这兔子和普通的兔子的形态,有些不大一样。
本来,兔子是温顺的动物,可是这只兔子的造型却是有些威猛。
嘴巴往前拱着,尾巴上翘着,兔子的背部从头到尾有一条很明显的缝隙,一看就
是可以一分为二的。
陈林脱口而出道:“呵呵,这不是兵符嘛。”
“现在,连这么偏门儿的东西,都能找到,真是挺了不起的。”
兵符,又被称做虎符!
它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
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
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兵符,为天域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它大部分为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
皇帝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
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
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
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
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
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