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社员们都早早入睡,为第二天的秋收保持好精神和体力。
却在睡的正香时,巨大的雷声在头顶炸响,把所有人都吓醒了。
社员们怔愣了片刻,随着第二道雷声落下,外面滴滴答答响起雨滴的声音,随后由小转大,这时大家才回过神来,连忙穿衣服下地查看。
推开门,一股水气扑面而来。
清爽的甘霖浇灌着这片裂开的土地。
“下雨了!下雨了!”
老人跪在雨中不断磕头,青年脱下外衫在雨中奔跑狂笑,小孩叫着奶奶在雨中又蹦又跳。
村里的农民们喜极而泣,热烈欢呼。
这一场雨,他们等了太久,即便姗姗来迟,可也为许多农户们挽回了一些损失,他们不会颗粒无收,不会饿着肚子熬过下一个春秋。
现在的年代,农人们都是一半靠天吃饭,一半靠手吃饭,一旦发生这种旱灾或水灾,就会饿死许多人。
好在今年的十月十一日,袁老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并在1974年于湖南试种,亩产超过650公斤。
1975年试种面积5600亩。
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全部增产20以上。
这一喜讯让全国人民振臂欢呼,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虽然杂交水稻是南方籼米,与东北粳米不同,也无法在寒冷的东北种植。但在不远的未来,农民与科学家会通过选育和提纯复壮,不断研发和培育出各种优良的水稻品种,让东北的水稻也做到了提产。
舒珉乔和陆乘站在门口相拥,感受着这场雨带来的凉爽与大地的“呼吸”。
第二天一早,大队长用广播通知,等十月一左右抢收,另外趁着这几天农闲,每家出两个人去山上采蘑菇、榛子和松塔。
原本农闲时大家就可以去了,只不过因为干旱被耽误了下来。
采来的蘑菇、榛子、松塔都是五斤一工分,不过榛子需要社员剥皮晾晒好,并按照大小质量分开后炒熟,松塔则需要取出松子,风干后炒熟。这些可以留一部分自家吃,也可以全部上交换工分。
大家交上去的榛子松子也得是按照炒熟后的斤数计算。原本是自己炒自己家的,但是有的人会炒糊,或者火候不够,这种的就没办法换工分,于是有人会支付一两个鸡蛋,拿着自家的去找手艺好的给炒。
这些东西大队会卖到供销社或者国营商店为大队里创收,到年底可以按副业工分分钱。
前些年发展这个副业时,社员们都很兴奋,后来大队长组织人开荒,在山上种植了一片榛子树,这几年靠着副业,东河大队的人兜里都攒下一些。
不过人穷惯了,就讲究攒着,舍不得用,所以东河大队看起来还是挺穷的。
听到这个消息,村里人还是很高兴的,为了能给家里添进项,家家户户派出去的都是壮劳力,就是为了多摘点。
大雨下了一整晚,早上已经停了,外面的地都是泥泞的。
舒珉乔推开窗,闻着这股雨后清新的空气。
啪!
舒珉乔一愣,随后赶紧叫陆乘。
“快快快!院里!”
陆乘眼疾手快,在那只倒霉的老鹰下来之前抓走了一只林蛙。
老鹰气的叫了两声,又拉了粑粑砸到院子里才飞走。
舒珉乔见那是一只青蛙,顿时皱起眉头,这玩意儿太小了,还不够塞牙缝的。
陆乘却道:“这是林蛙,贵着呢,黑市有人收。”
舒珉乔眼睛亮了亮。
想着一会儿去山里,正好可以抓点林蛙到时候拿出去卖!
陆乘把那只林蛙放在木盆里盖上盖子,找出了两个小渔网放进背篓里,又拿上一个弹弓,然后两人穿好衣服,背起背篓就去山脚下集合了。
等人到齐,大队长说了些注意事项后,一声令下,大家争着抢着上山,显然没听进去他的话。
不过也是,这会儿山上成片的蘑菇,社员们主打一个先下手为强,慢一点就都没了。
舒珉乔没急,主要也是抢不过这群下地干活的,于是她和陆乘上山后走了另一条路。
成片的松蘑、榛蘑,看着就喜人。
舒珉乔往脑中地图上离她最近的是有五个聚在一起的紫色光点,她边采蘑菇边朝着那个方向走。
到了以后发现竟然是五只飞龙鸟!
她和陆乘躲在树后,商量着该怎么把这五只全部收入囊中。
陆乘这时从背篓里掏出来个弹弓,捡起了三个石子放在弹药袋上,舒珉乔震惊地瞪大双眼,嘴里能放下一个鸡蛋了。然后就看见陆乘瞄准,用力拉,松手,一气呵成,三只飞龙直接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