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作为一个小班长,被安排在潮安县城里面看守仓库和保卫后勤部门,主力出动后,他们实力太弱小,又被国民党军队赶出来了,只能去三河坝寻找主力。
结果起义军主力在海丰和陆丰遭遇惨败,整个部队被打散了,朱德率领三河坝狙击的剩余部队2000多人在寻找主力的过程中,得知主力溃散,立即决定率领部队转移。这个时候,粟裕找到了朱德的部队,就跟着朱德混了。
为啥说朱德是红军之父,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因为没听说过朱德有啥子赫赫战功,咋个能称为红军之父呢?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是周恩来、贺龙、叶挺,好像没朱德啥事嘛。
最主要就是这次转移,南昌起义部队主力溃败后,只剩下朱德指挥的这支部队,形势太严峻,没人能看到希望,大家的意见是不如散了吧,至少大家还能活下来,以后有机会再说嘛,这是部队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只要朱德点头,这支历经战阵的正规军队伍就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就不会出现正规军的基因,古代农民起义为啥经常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人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标准的乌合之众。
朱德的意志非常坚定,他觉得革命能接受成功,更加要能接受失败,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武装斗争的旗帜不能丢,必须坚持下去,这支队伍就像人民军队的火种一样,虽然当时很弱小,但是22年后,这朵弱小的火苗形成了燎原之势,由它进化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打倒了所有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
当时林彪也在这支队伍里,如果队伍被解散了,中共最能打的两个将领林彪和粟裕极大概率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因为他们这个时候都太年轻了,思想完全没定型,得不到毛泽东的亲自教诲,咋个成长?
没有朱德的坚持,人民军队的诞生估计要延迟好多年,对于瞬息万变的形势来说,国家到底会变成啥样,真的说不清楚了,所以朱德是当之无愧的红军之父,人民军队之父!
粟裕跟随队伍,准备向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地区转移,因为那里是山区,国民党和军阀的力量都比较薄弱,在一次打阻击的过程中,粟裕挨了一枪,头部中弹,子弹从耳朵上面的骨头穿了过去,并没有致命,当时只是昏倒了,排长看见粟裕头部中弹倒地,鲜血咕咚咕咚的往外冒,以为他没救了,就念叨了一句“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然后卸下粟裕的驳壳枪就撤退了。
粟裕头部受重创走不了路,但是可以滚,他顺着山坡滚到了山下的水田里,被打散的几个战友看到了,这几个战友救了他,扶着他回到了队伍里,继续跑路。
在跑路的过程中,朱德充分展示了军事指挥和发动群众两大技能,粟裕从没上过军校,但是在实践中却碰到一流的导师,实地示范,比在军校里面听课不知道效果要好多少倍。
由于粟裕表现太好,脑袋开瓢还不放弃革命,领导们被感动了,破格把粟裕从一个小班长提升为连队指导员。
在跑路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很能说明当时各地军阀们和蒋介石的关系,朱德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有个同学叫范石生,两个人以前关系很好,这哥们是滇军第三军军长,后来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16军的防区在湖南郴州一带,朱德跑路正好经过那里,于是他就找到范石生商量,兄弟现在落难了,是不是可以帮一把,范石生是滇军,对蒋介石压根就不感冒,看到老同学求上门来了,立马爽快答应,把朱德改了一个名字,任命为副师长,还向老蒋要补给,南昌起义部队摇身一变成为敌人正规军,还享受敌人正规军的所有待遇,简直就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其实吧,红军在抗日战争之前能存活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老蒋和军阀们之间的这种互相不爽的矛盾,大家自己体会吧。
后来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在井冈山上,粟裕遇到顶级的群众运动和游击战大师毛泽东,在土改运动和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展示了群众运动的核心和游击战战术的精髓,在顶级大师的熏陶下,粟裕的政治工作和军事指挥理论水平直线上升,变成了毛泽东的忠实粉丝。
我们现在对红军的印象都来自书本和影视剧,书本上的红军都是纪律严明、艰苦无比,装备低劣,还长期和敌人战斗,视生死于不顾,个个毫无怨言,让后来人感觉不可思议。
影视剧更加不靠谱,为了表现红军的勇猛,可以把红军拍的象土匪,为了表现红军的军事素养,可以把红军拍的象超人,轻功水上漂铁砂掌神枪手集于一身,非常牛叉,不是正常人类,还有走偶像路线的,把红军拍的油头粉面。
影视剧就不说了,大家看的开心就好,如果按照某些书本上说的,红军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视生死于不顾,只为实现共产主义,请问这些红军战士是哪里找来的?吃不饱饭都有这么高的觉悟?
如果毛泽东搞群众运动就这水平,井冈山早就被国民党踩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