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地书院>其他类型>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345、罗山玉,送薯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5、罗山玉,送薯鬼(2 / 3)

找起来,上次他搜集大量太祖皇帝笔记,其中便有一节,提到过“玄龟印”。

很快,赵都安翻出那本名为《颍川杂记》的古书,从中找到了那一篇。

其大概内容为,昔年,太祖皇帝尝试寻找一方名为“玄龟印”的镇物,却始终未能寻到其藏匿踪迹,曾与好友交谈时,酒醉拍案,叹息曰:

古语云宝物有德者居之,我这般大德却都得不到,说明古人说话如放屁。

“裴念奴啥意思?玄龟印藏在烟锁湖?这枚叶片,是获得宝物的钥匙?”赵都安呼吸急促。

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他不觉得女术士闲着没事骗自己,而以对方当年的身份,掌握这等情报也不意外。

至于烟锁湖……他恰好知道,就在临封与淮水交界处,朝廷开市选址的“湖亭”所在。

赵都安放下古书,攥着粲然叶片,想起贞宝戏言,让他去一趟湖亭参与开市的话语。

表情怪异,呢喃道:“莫非这就是天意?”……

……

当日,关于大虞国师伏诛,且匡扶社逆党分舵连根拔起的消息,开始在官场疯传。

朝堂百官们茫然错愕,前一天才紧急得到通知,要求小心防备。

结果只隔了一天,危险就予以解除,这让人们在吃惊之余,不禁对逆党愈发看低。

尤其赵都安拔起京城分舵,更令京官们对匡扶社的态度有了巨大扭转。

毕竟,半年里连续死了三个分舵主,如今又彻底扫荡,这背后释放出的,无疑是个积极信号。

赵都安这个名字,也再一次成为了话题中心,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他立下的功劳,而是……

“听说了么,早朝的时候,赵大人是从陛下寝宫里出来的。据说他身上都是抓伤,走路脚步都是虚的,脸也是惨白惨白的,出宫时,都扶着宫墙出来的。”

“我还听说,陛下寝宫后半夜一阵一阵的惨叫……”

“是陛下的?”

“怎么可能,当然是赵大人叫的……”

于是,酒席间一群官员默契地碰杯,讳莫如深,一切尽在不言中:

“年轻真好啊……”

而在无人知道的地方,诏狱中悄然消失了一个囚犯,相关的记录也都被封存。

吴伶悄然逃出京城,在城郊以他掌握的紧急联络法子,与匡扶社接头,而后紧急离开。

至于八方戏楼的小生消失,官府对外的说法是被逆党妖道所杀。

赵都安策划的换俘计划,也悄然开始布局,不过在绝大多数人们眼中,这也只是仅限于少部分人知晓的内幕。

对大多数百姓而言,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只有吴伶的“死”,短暂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顺便令一些贵妇人黯然神伤了一阵。

……

……

京城的昼夜温差越来越大了。

街头卖柿子的也越来越多。

这一日清晨,赵家一大早,就热络了起来。

赵都安起了个大早,先照例练武。

等浑身给汗水打湿,返回中庭时,就看到院子里头,赵盼儿正叉着腰,大声指挥下人拆塔。

今日是“霜降”,按照大虞的习俗,家家户户会用瓦片或者土块,在地上垒起来一个“塔”的形状,然后用树枝于内部点燃,让火焰将瓦片烧的滚烫红热。

之后再推倒,用里头烧红瓦片将红薯热熟,吃掉。

名为“打薯堡”。

而后,这些瓦片还要丢去村头巷口,送出家门。

名为“送薯鬼”。

“大哥!”

赵盼今日穿着一件偏厚的夹袄子,头发披散在脑后,圆润些许的脸颊荡漾着微红。

似是在火塔旁站久了,整个水灵灵的肌肤给烤的红成一片,鼻尖噙着汗珠,如同一颗人形红薯。

她甜甜地叫了声,然后指着那些正将一筐红薯丢进红热瓦片掩埋的家丁,说道:

“等会你去外城前,准能熟。吃了红薯,一整个冬天都不冷啦。”

赵都安笑呵呵,抬手整理了下她额前的头发帘,笑着说:

“那你们多吃些,大哥不怕冷的。”

这会身后,同样裹着一件墨绿色夹袄的尤金招呼继子和女儿吃饭。

今早的饭食也都是大补之物。

霜降之后,就要入冬,最近天也是越来冷了。

“收兵什么时候?会不会耽搁?”

尤金站在桌旁,扭着身段,亲自给儿女盛粥。

“不急,我是挂职的武官,到时候出个场就行,前面用不着参与。”

赵都安今日换上了神机营指挥佥事的官袍,地上还放着擦的锃光瓦亮的软甲。

大虞传统,霜降乃秋末,各地官兵有个“收兵”的仪式,神机营自然要参与。

且按照传统,还要用火器朝天空放炮,俗名“打霜降”,寓意将天地间掌管寒霜的神明打走,确保庄稼万物不受寒霜侵扰。

赵都安身为武官,也需要出席。

不过他很怀疑,神明能不能靠火炮打走这个事……

恩,有空可以找金简妹子交流交流……

尤金点了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