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粮草的队伍分成两队,一队随军,一队从城外护城河下绕路而来,脚程大概慢一周左右。
在周川尽与苏大将军的带领下,这半月来,两次开战,却难分胜负,不相上下。
北漠城里,景色一片萧条。
苏知宁走在街上,几乎都看不见什么人,百姓都闭门不出。
她走着走着,走到一户人家前。那里站着一位老婆婆,那老婆婆慈眉善目,手里捧着一个碗,见到苏知宁便上前把碗递给她。
有人突然靠近,苏知宁下意识就要拔剑,看清面前的老婆婆后,她快速的反应了一下才把刚出鞘一厘的剑又按了回去。
那老婆婆没注意她的动作,看着只是她笑的开心,一边把那碗递给她,一边道:“阿臻,你是阿臻……”
苏知宁有些不明所以。
一旁邻居出来倒水,看见这一幕便开口解释:“这阿婆的孩子儿媳都去的早,一直和孙女阿臻相依为命。但是,一年前阿臻不明不白的就失踪了,这老太跑遍了北漠也没找到,后来就疯了,见到和她闺女差不多大小的就当成自己的孙女阿臻,姑娘你别介意。”
那老婆婆接着把碗塞在她手里,苏知宁下意识接住,低头看去,是一碗南瓜粥。
老婆婆笑着拉她:“阿臻,饿了吧,咱们回家,阿婆给你做好吃的……”
苏知宁心下一酸,无法拒绝,端着那碗南瓜粥,跟着老婆婆进了家门。
老婆婆家里还有一只小土狗,阿婆告诉她那只小狗名唤小白,是个哑巴小狗。苏知宁爱怜的看着那小狗,喝了两口南瓜粥便放在桌子上,蹲下身与小白玩了起来。
苏知宁坐在院子里,看着老婆婆做了一大桌子菜。她想要起身帮忙,都被那婆婆拦住,让她做好不许动。
这样多的菜肴,这样的情意,面对着老婆婆,苏知宁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告诉她,她不是她的阿臻。
每吃一口,她都觉得无比心酸。
那阿婆就笑着看她,跟她说:“阿臻太瘦了,娘心疼,多吃一点。”
苏知宁眼泪满在眼眶中,涩的她难受。她点点头道了句“哎”,便快速扒饭,掩住眸中的泪意。
吃完饭,天色已晚,她该回军营了。
苏知宁看着眼前阿婆忙碌的身影,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她踟蹰了好久,站在原地,无数次张嘴却找不到自己的声音。
老婆婆忙完看到站在院子里的她,走过去笑笑:“阿臻要走了吗?”
苏知宁看着她,喉咙里发不出一点声音,半晌,僵硬的点了一下头。
老婆婆依旧笑着问她:“阿臻不走好不好?”
苏知宁没法开口,她不能不走。
可那阿婆似乎是看出了她的为难,依旧笑着轻声道:“阿臻去吧,阿臻是大姑娘了,阿婆在家好好的,你多来看阿婆。”
“……好。”苏知宁无比艰难的开口。
“阿臻走吧,阿婆送你。”阿婆站在门口,怀里抱着小白就那样目送着苏知宁离开的身影,渐渐的化为一个红色的小点,直至再也看不见。
盛京城,文王府。
周川尽离开的已经半个月了,林十二在沈黎书的指导下已经学会了骑马。
十二把紫雪照顾的很好,紫雪很乖且温顺,尤其认主,只听十二的话,平常沈黎书去喂养它它都时常耍小脾气,不让沈黎书摸到自己。只有十二来,它才会乖乖低头主动去拱十二的手。
小九和重明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就算林十二不在,它俩也玩的不亦乐乎。
夕拾现在虽不在她身边干活了,但王府工作清闲,便可以时常来看她,每次都带着许多自己研制的新吃食。
周川尽不在的这半个月,林十二没法展开攻略,也无法得知攻略指数,她不知道周川尽这一去要多久,怕他忘了自己,只能三天两头给他写信。
从盛京到北漠,书信的传送快马加鞭要一周才能送到。
林十二几乎两三天就寄一封,这样,一个周后,周川尽两三天就能收到她的信。
而每一封信,里面都会放着林十二做的小东西。
沈翊常常能够看到,那不苟言笑的文王,只有在看到桌上从盛京传来的信时,目光才会温柔片刻。
看到信里的东西,眉眼才会含笑。
林十二每次送给他的东西都很新奇,什么自己打的同心结,雕刻了他俩名字的相思豆,紫藤花的标本,写着诗句的竹片,做工有些粗糙的香囊,红纸做的立体贺卡,自己编的竹蜻蜓,还有什么书签……
周川尽不知道她哪来的这么多古灵精怪的手艺,很多东西他都是第一次见,只觉得新奇又有趣。
林十二的信,是他在这前线战场唯一的解乏。
周川尽他们去了北漠之后,花宛禾便跟裴晏回江南了。
花宛禾走之前给十二送了